当前页面: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成品油价“两连涨”,用油成本将小幅走高
7月10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窗口将开启。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汽油每吨上调100元、柴油每吨上调100元。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上调0.08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08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09元。
加满一箱92号汽油多花4元
本次调价是2020年第二次上调,本次调价过后,2020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两涨三跌八搁浅”的格局,今年汽油累计下调1630元/吨,柴油下调1570元/吨。
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产生影响。隆众资讯分析师李春艳表示,本轮调价周期内变化率持续上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OPEC 6月原油日产量继续下降,为1991年以来的非常低水平,安哥拉也同意完全遵守OPEC+减产措施,并在7-9月补偿此前不足的生产部分;美国6月服务业活动大幅反弹,几乎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而中国经济表现也持续向好,证券市场再度出现牛市迹象;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将其8月面向亚洲客户的原油官方售价(OSP)提高了1美元/桶,并上调了出口给欧洲和美国客户的几乎所有等级原油的官方售价。
卓创资讯分析师戴田东表示,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虽然央行放水对股市形成有力提振,并且美国就业市场得以改善等因素,为国际油价上涨提供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但由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依旧严重,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油价上行受阻,故本周期内国际原油呈现相对高位震荡走势,原油变化率处于正值区间内不断上升。
7月9日,市场担忧美国新增确诊人数激增可能再度引发管制,海外疫情抑制需求预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9.62美元,跌1.28美元/桶;9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2.35元,跌0.94美元/桶。
成品油价格上涨,意味着老百姓出行成本的增加。隆众资讯分析师徐雯雯介绍,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这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L-8L的车型,平均每行驶一千公里费用增加6元左右。而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千公里,燃油费用增加36元左右。本次调价对于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来说成本小幅增加。
用油成本将小幅走高
据统计,经过本次上调之后,2020年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共历经13次调整,其中3次下调、2次搁浅、2次上调,6次不作调整。涨跌互抵之后,汽油累积下调1630元/吨,柴油累积下调1570元/吨,折升价92#汽油下调1.28元/升,柴油下调1.34元/升。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0年7月24日24时开启。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认为,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下行的趋势,幅度在20元/吨左右。近期国际油价涨势放缓,虽然OPEC+减产推进顺利、欧美需求仍在持续恢复,均带来利好支撑,但海外疫情呈现局部恶化迹象,市场担忧可能再度对需求形成压制,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小幅上调或搁浅的概率较大。
用油成本方面,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戴田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落实之后,消费者出行成本将稍有增加,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汽油将较之前多花4元。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2020年7月24日24时)之前的半个月时间内,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增加6.4元左右。物流行业支出成本同样提高,以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斯太尔重型卡车为例,未来半个月内,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提高171元左右。
就后市而言,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王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若无非常新消息指引,国际原油大概率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即将进入新一轮计价周期,变化率或在-1%—1.16%,对应幅度约在-30元/吨-30元/吨之间,消息面支撑力度或有减弱。后期地炼开工率或仍有窄幅回调,不过整体供应量仍十分充裕。柴油方面虽短期内难改疲态,但南方梅雨季节即将结束,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柴油消耗。汽油受车用空调带动,消耗维持稳中向好。市场供需面整体谨慎看好,主营出货压力不减。均将拖累油价上涨。整体来看,消息面支撑或逐渐减弱,需求面虽谨慎看好,但主营出货压力较大,社会库存有待进一步消化,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或难寻有力上涨动力,尤其柴油方面,不乏部分单位继续降价赶量的可能。
胡雪则认为,后续成品油商家出货需求仍强,价格方面短线暂无大降可能,实际成交不排除暗降可能,成品油零售端下轮调价暂为搁浅预期。消息面来看,需求略有回升但仍面临疫情考验。OPEC+减产协议即将到期,7月15日的会议结果将成影响后续原油走向的关键。
成品油向着市场化、规范化稳步推进
虽然成品油市场在魔幻的2020年里难以幸免的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市场运行格外艰难。原油期货空前的的出现了负油价,成品油零限价遭遇“地板价”,成品油市场上半年的需求遭到疫情的无情打击。但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向更加开放、规范的方向前进的信心。
本月初,商务部发布通知,决定废止已施行十几年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这两部办法的废止,是为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务院有关石油成品油流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要求。又一次明确了原油、成品油销售、批发、仓储经营活动的“松绑”。
随后,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该部会同多部门起草了《关于促进石油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石油成品油流通管理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正在履行相关程序,将于近期出台。
其实,近两年来,成品油市场在国家层面的引导下,一直在逐步开放。早在18年7月,就取消对外资加油站的限制,此后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成品油终端零售市场更加多元化。当然,竞争也更加激烈,不过有序合理的竞争也有利于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对于成品油终端市场优化升级大有助益。
到了2019年,发改委联合商务部接连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以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等政策条令,对外商在国内投资的限制大大放开。清单中不仅取消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先于合资、合作的限制,还放开了对于输油(气)管道、油(气)库的建设、经营的限制。从上游到下游,整个市场随着外资的进入都更加具有竞争活力。
19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结合本《意见》,山东省率先出台相关应对细则,9月30日山东省商务厅下发《山东省商务厅关于取消和下放石油成品油经营资格审批权限有关事项的通知》。加油站零售许可资质的审批整体的流程手续得以简化,审批速度会加快,有利于新的竞争主体加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提到行业整体实力,同时也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到了今年,更是直接废止了两部办法,成品油市场进程继续稳步推进。除了引进来,加强成品油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以外。今年,国家更是放开了企业走出去的的限制。同样是本月,浙江石化获得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时隔三年后,民营炼化企业再次获得成品油出口资质。而这或将成为成品油出口权下放的风向标,不仅有利于深化成品油市场改革,对于缓解国内市场供需过剩压力也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
当然,成品油市场也并没有一味的开放,对于成品油市场的管理,也一直没有放松,并且更加的规范化。18年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并同步发出针对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的管理细则。公告公布后,成品油市场反应强烈,对调和油产生巨大打压的情况下,我国汽油价格轮番上涨至高位水平。18年年底,山东多地派督查组进驻炼厂企业调查逃税乱象,并很快波及全国炼厂不带票资源流通,全国范围内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化。
从近年的政策导向上来看,国家在有意识的推进成品油市场改革,推动其向更加市场化,规范化前进。毕竟,作为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的血脉,我们的国家非常需要一个更加多元化有竞争力、更加健康有活力且更加规范的成品油市场。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大有裨益,就像人一样,血脉稳固畅通,身体才会健康舒泰。